Tuesday, October 25, 2011

用粤语数数


        小曦最近在中文学校教kindergarten的小朋友们中文。根据教材的设置,我们是从中文的数字开始学起的。学习一种新的语言,不是从吃喝拉撒衣住行这种最生活的东西开始,而是从数数开始,这确实让人说不出道理却又总习惯去做。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,老人见了我,问我英语学得怎么样,让我表演表演,我开口就是“汪,土,水,火……”。而到了挪威,想跟朋友学学挪威语,也是劈头就问人家怎么用挪威语数一到十。粤语也是一样,我看到很多人都说自己会一些粤语,让他们说说看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“呀,咦,三,噻……”。我自己也一样,认为把粤语里的一到十都说得很溜了,后来认真学习粤语拼音才发现,粤语的发音可是有玄机的。粤语不但声调比普通话多,而且还有很多带韵尾的字,而韵尾的概念是普通话里根本没有的。就拿数字一到十举例,除了“二”、“四”、“九”这三个字的发音跟普通话类似——也是“声母+韵母”的模式之外,其余几个都是很特别的。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,不一定完全准确。

“一”,拼作“jat1”,格式可以解读为声母“j”+韵母“a”+韵尾“t”,调号为“1”;因为有了韵尾t,所以收尾短促,并且以舌顶上齿、欲发“t”音但尚未发出的状态作结。因此,读“一”的时候,要短促而有力,而不是很多人读的“呀aaaaaa”;

“二”,拼作“ji6”,可以读得拖一些;

“三”,拼作“sam1”,收尾的时候要闭嘴,做出发“m”音的状态;

“四”,拼作“sei3”;

“五”,拼作“ng5”,这个音最有意思,因为发这个音的时候,嘴从始至终都没有张开过,而是从鼻子里哼出一个调子,类似于普通话里的“嗯”。粤语里常用“唔”取代“不”,这个“唔”也是和“五”类似的发音(拼作“ng4”)。比如“不用”在粤语里是“唔使”,我最喜欢和大黄说这个词,说的时候,就是鼻子里憋一口气先哼一声读出“唔”,再顺势张开嘴读出“使”;但大黄说的时候,就会说成“毛塞”,就是读“唔”的时候没有把嘴巴闭起来的原因。


“六”,拼作“luk6”,这个音带着韵尾“k”,和“一”一样,也是一个入声字。虽然“k”不真的发出来,但是已经有这个趋势了。如果这个字后面再跟上一个字一起读的话,有些时候就能听出韵尾“k”了。比如,英语“taxi”,粤语翻译成“的士”,这个音译就比普通话的音译“出租车”要更接近原来语言的发音,因为“的”(dik1),当它和“士”(si3)拼在一起的时候,就读作“diksi”,是可以听出“k”音的!

“七”,拼作“cat1”,参看“一”;

“八”,拼作“baat”,这个韵母“aa”比“a”的嘴型要大些,韵尾的读法同上;

“九”,拼作“gau”;

“十”,拼作“sap”,韵尾是“p”,收尾的时候又是要闭嘴的。我想起一部港片里,一个内地人甲跟香港人乙赔礼道歉后说了句,“这样的话,你接不接受啊?”结果那个香港人一听就火了,为什么呢?因为甲不懂韵尾,他把“接”按照普通话的习惯读成了“zi”,而不是“zip”!“zip sau”和“zi sau”,仅仅一“p”之差,前者是“接受”,后者听起来就像是“折寿”了。谁听了不生气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